(本期问题下方是上期答案)
本期问题:
提示一: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装备的一种著名的机枪。
提示二:这种机枪曾被用于战斗机上,也被陆军所使用。
提示三:采用了德制机枪中少见的弹鼓供弹。
提示四:日本军队曾引进并大量仿制,命名为98式机枪。
答案将在下期揭晓,欢迎大家踊跃竞猜~
上期答案:
海圻号巡洋舰
介绍:
海圻号巡洋舰是清朝政府于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防护巡洋舰。海圻(读音:qí)号标准排水量4300吨,航速24节。舰长129.3m,宽14.2m,吃水6.1m。装备2门203mm主炮,10门120mm(4.7英寸)速射炮,12门47mm副炮,4门37mm机关炮。另有鱼雷发射管5具,人员编制445名。 辛亥革命中,海圻号与清海军10余艘军舰一同起义,拥护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。中国抗日战争初期,为阻止日本海军进入长江中上游,海圻号等11艘军舰在江苏江阴拦江自沉,为抗战尽了最后一份力。
海圻号巡洋舰
在甲午战争失败后,清政府深知海军的重要。于是仍四处购舰,掀起了清朝第二个购舰高潮。这一时期大致从甲午战争前定购,战后交货的“飞鹰”、“飞霆”两艘驱逐舰到清朝时定货,民国交货的“应瑞”、“肇和”两艘练习巡洋舰结束。大致购舰四十余艘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天和海圻两艘姊妹舰。
“海天”、“海圻”二舰、英国Armstrong厂建造,1896年下水,1898年完工并于1899年夏抵华。排水4300吨,装备203毫米主炮两门(舰艏舰艉各有单联装主炮一门)、十门120毫米(4.7英寸)炮、十二门47毫米炮、三门三37毫米炮。马力17,000匹,航速24节。乘员军官45人,水兵431人,“海圻”从回国到1937年自沉江阴时都是中国最大的军舰(有说法说“海圻”原名“海地”,但只有一本书一笔带过,录此存疑)。排水量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中国海军史上仅次于“定远”级和“重庆”号。
在甲午战争战败后,作为重建北洋舰队的核心战力,海圻舰与姊妹舰海天舰一同于1896年11月11日开工,1898年1月24日下水,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。
1911年赴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仪式。后转美国、古巴护慰侨胞。
1935年6月15日,三舰官兵与时广东省主席陈济棠亦发生矛盾,本舰与“海琛”号叛离广东,炮击虎门要塞突破封锁开往香港,最后决定接受国民政府劝降开往南京;在离港北上时在福建沿海被闽系第一舰队拦截,因战力差距过大暂避香港。后经南京政府斡旋,两舰驶往南京,名义上复归第三舰队,实际由中华民国军政部直辖。
1937年9月25日,本舰自沉长江江阴以阻塞航道,主副炮在自沉前由兵工署拆除,后转用于武汉江防要塞工事。
1960年,本舰舰体打捞出水,后拆毁。
欢迎来看花熊说军事
0条大神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