号卡流量卡充值特点(流量卡充值后多久到账)

admin|

  1

前几日,腾讯公司在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的基础上,放大招:针对12岁以下的小学生,推出史上最严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,每天限玩一小时!

小学生们真是晴天霹雳,哭晕在厕所里!

有的家长们欢呼雀跃,这下孩子解放了,再也不用为孩子沉迷游戏而烦恼了!

但是,欢呼声没过多久,随即,一名父亲发文声讨:

我是一个15岁(初中二年级)孩子的父亲,一个痴迷王者荣耀手游孩子的父亲。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,我只有这一个孩子,我的孩子在没有接触“王者农药”这款游戏之前,在班里保持10到15名,父子沟通也比较顺畅。

初二之前为了联系方便只给他用的非智能手机。但是一个寒假在和几个王者荣耀游戏玩家的同学几天交流后,我的孩子不能自控了,开学后疯狂的到爷爷家、姥爷家凑钱买手机,最后终于得逞了。

为了收回手机,无数次鼓励的话,表扬的话,严厉的话都说尽了,最后孩子说如果不玩游戏连学校也不去了。

细节我就不再描述了,因为“王者荣耀”这款游戏,它的规则是要天天练,否则封号、降级、赛季等等都受影响,导致我的孩子天天就是游戏,和同学联机,早了十二点睡觉,晚了凌晨两三点钟,关键不是我家一个孩子,而是好几个孩子半夜联机,可见这款游戏的影响力。

实在看不下去了,去管教一下,你看见孩子的反应简直就像魔鬼。那位17岁的学生挥拳向他母亲,真的一点都不夸张,因为如果游戏中断一下,就会被封号,就玩不了了,前面得辛苦练级就白费了!

我的孩子以前也接触网络游戏,但是没有沉迷其中,电脑设上密码,就可以有效的管制,可是现在的随机游戏,怎么管制?

号卡流量卡充值特点(流量卡充值后多久到账)

我是家长,我还得养家糊口,我还得为社会创造价值,我不可能分分钟盯着他,手游没有有效的管控手段!可是我的孩子这样了,我怎么办?我将来怎么办?我的孩子还有将来吗?

当我在网络上看到为了家长不让玩游戏十几岁未成年的孩子自残,甚至跳楼的惨状我恐惧了,我认怂了,谁让我就这一个孩子呢 ?能不能让游戏开发者放我们一马,放过我的孩子!

(这些挖空心思的设计套路,孩子如何逃得掉?)

看报道七月四号腾讯要对12岁以下孩子限制玩王者荣耀的时间,我心里只有冷笑的份,看来也证实了腾讯是知道这款游戏是损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,为什么是12岁呢,国家规定网吧不是都限制18岁以下进入吗?

难道一款随机游戏,可以不遵守国家的规定吗?而且据游戏玩家说,即使限了也有办法,其实是我们的游戏开发者根本就不想这样做,根本不想限制,限制了游戏,就限制了高额的收入。

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其实就是烧钱的游戏,大部分35岁以上的人,为生活所累,基本不会去打这款游戏的,也不会充值,而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,为了王者,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弄钱,充值,增加游戏里角色得所谓装备。

马先生你能不能给我们的孩子开发一个能轻松快乐的游戏,可以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的游戏,千万别是王者荣耀这种能把孩子变成痴狂的小魔鬼的游戏了(我的形容一点也不过分)!

  2

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争,才有了今天,100多年前外国侵略者给我们输送鸦片毒害国人,现今我们自己发明了更厉害的精神毒品直接毁坏我们的孩子。

现在正值暑假,是孩子游戏入迷的高峰期,有关部门抓紧协调处理一下这一问题吧,不然又不知道在这一段时间又有多少孩子受毒害了!

启动对迷恋游戏教育的感人事例报告会等形式的活动。多重方法,重拳出击,帮孩子远离手游(手游是全时空无任何障碍的游戏工具)

——希望大家疯转,引起相关部门重视

这段文字,已经被很多家长在各大群里疯转。

但是,天真的家长们没想到,这位父亲的话音还没落,很快,防沉迷系统在24小时之内就被破解!

这种小伎俩怎么难得到家中的游戏高手呢?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!

  3

一系列的剧情反转,比翻书还快!昨天,一位校长,也是另一位爸爸,终于看不下去了!杭州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张敏(乐爸)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大声疾呼:

家长们该醒醒了!

孩子沉迷游戏,

不能只寄希望于游戏厂商,

他们拯救不了你的孩子。

比起前一位爸爸声讨游戏本身,乐爸的呼声更为理性和有效!这篇文字能被家长疯狂转发,才是孩子们沉迷游戏的救赎之道!乐爸说了什么呢?一起来看看:

腾讯推出这样的防沉迷系统固然是好事,但除了可以暂时安抚一下受此困扰的家长们的情绪,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就好比香烟盒上印上了“吸烟有害健康”,烟民们就会戒烟了吗?

不要说推出防沉迷系统,就算“王者荣耀”被禁了,依旧会有其他的“荣耀”。即使所有的游戏都被封了,还可以沉迷于电视、网络直播……

层出不穷,防不胜防。

科技的进步,时代的变革,不必视如洪水猛兽,好好利用都有益处,即使偶尔玩玩游戏娱乐放松,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。

  对于手游沉迷问题的深度分析

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里,知晓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的比例是100%,玩过的也不在少数,校门口对面的文具店里更是有不少该游戏的衍生产品在售卖:书签、本子……

更是有不少小学生愿意用老师奖励的积分卡去兑换同学手中的“王者”书签,奖励卡是老师用以鼓励同学听课、作业、课堂纪律、行为习惯的一项荣誉!而现在荣誉却被用来交换,还是交换游戏的衍生产品!

种种问题的背后就是游戏崇拜!深入人心的游戏崇拜!

曾经一位老教师无比痛心地表示:面对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,面对科技的发展,利己主义和金钱主义已经深入人心,当代父母遇到的教育难题,已经不是上个时代的经验能够解决的了。不论你是一介草民,还是个高端人士!

美国、韩国、日本,这些国家永远不鼓励自己的老百姓玩游戏,它用来出口。而在全世界时间不值钱的国家里游戏是最畅销的,如果中国孩子都玩游戏中国就没有前途可言了,因为游戏不能改变中国!

而美国教育真实的一面让我们惊呼:有着严格的校纪校规的约束,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由。对校内使用手机、仪容仪表、违规处罚措施有着近乎比中国更严格的约束。

乔布斯对科技有着与生俱来的天分,但他同时又是一位慎重的父亲,乔布斯在2010年时这样说道:“我们对孩子在家中使用科技产品进行了限制。”因此国外的新闻才会有类似这样的报道:“Ipad之父的孩子竟然不让自己的孩子玩ipad,这是为何?”

号卡流量卡充值特点(流量卡充值后多久到账)

2008年马云在电子商务专题汇报上表示“饿死也不做游戏”。2010年马云向国家领导人作汇报说,“我们坚定地认为游戏不能改变中国,中国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家庭,孩子们都玩游戏的话,国家将来怎么办?

所以游戏我们一分钱也不投。人家投,我们鼓掌,但我们不做,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。”但商业总要往前走,当年不做游戏的阿里巴巴,也在5年后的2013年宣布进军游戏产业。

商业不是恶意的,但会是慈悲的吗?王者荣耀不是为了迫害孩子而产生的,但他是为了帮助孩子而产生的吗?

中国的游戏该走向何方?王者还会荣耀多久?会不会有新一款产品出来和它争霸?企业家的责任意识能不能战胜商业利益?这些都不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马上能解决的问题。

但是,我们必须反思: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在玩什么在聊什么你关注了吗?你和孩子聊理想时你给他过一个合适的定位了吗?除了游戏和升学的分数,孩子的人格教育我们注重了吗?

曾经我们的生活,一辆破单车艰难地骑行在石子路上,盼望着邮差叮叮当当的铃声送来的一封封远方的讯息,那时候的我们难道不快乐吗?那时候的孩子回家和父母不沟通吗?那时候的孩子回家就做葛优躺或低头族吗?我们对教育的理解,不只应停留在表面。

孩子沉迷游戏全面失控,

始作俑者或者说罪魁祸首,

其实就是家长自己。

细细回想一下,孩子是如何接触到游戏的?他的手机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沉迷失控的?

是不是家中也有一个沉迷游戏的爸爸?

是不是为了省事耳根清净,自己又不愿意陪伴孩子,就随便塞给孩子一个手机,世界就瞬间安静了,家长就解放了?

是不是看别的孩子有手机,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没有,就有求必应了?

是不是一看孩子哭闹,就在暴跳如雷的博弈中败下阵来,节节败退?

……

问题的实质是家庭教育、亲子关系出了问题。

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所有的没办法,都是因为家长根本不愿意想办法。

怎么破?在玩游戏这件事上制定好规则认真执行。除了堵,更要疏。让更有意思的事情去引导、去填补。

什么是有意思的事情呢?

亲子阅读、亲子旅行、亲子运动……

是的,必须亲子,必须父母参与,成长的路上,你不参与,电子保姆就趁虚而入了。

当然,根据不同的年龄,如果孩子已经对这些有意义的事很痴迷,不会被游戏俘获了,自然可以放手。

孩子真的很容易满足。

最最简单的,当然是玩啊!

痛痛快快、彻天彻地。

和爸爸妈妈玩,挠痒痒、躲猫猫、踩影子、打闹、打滚、……

别认为这些小儿科的游戏,是浪费时间,对孩子的运动能力、身体协调性、亲子关系、情绪纾解,都是大有裨益的。

别寄希望于别人来拯救你的孩子,你若不作为,谁都帮不了你的孩子!

  来源:网络

免责声明
免责声明
1、本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,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,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,我们将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,转载文章;如果原文明确注明“禁止转载”,我们一定不会转载。
2、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,均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,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,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。
3、任何透过本网站网页而链接及得到的资讯、产品及服务,本网站概不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本网站所刊发、转载的文章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请在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著作权,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0条大神的评论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

客服微信:zhuceka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